<pre id="h5d1h"><ruby id="h5d1h"></ruby></pre>
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h5d1h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  新東方網>熱點專題>家庭教育高峰論壇>現場嘉賓>正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劉嘉:重建家長共同體,規劃孩子未來

                    2018-11-24 11:57

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新東方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

                    劉嘉:重建家長共同體,規劃孩子未來

                    (劉嘉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長江特聘教授、《最強大腦》科學總顧問)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德鎮工人用自己手做出來的陶瓷瓜子,每一顆瓜子的形態、紋理都是不一樣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顆瓜子如此,對于人而言,個體差異性會更大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就回到教育的本質:因材施教。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因材施教,誰是因材施教的主體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材施教:家庭教育不可替代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宏觀的角度講,第一個主體是社會。社會傳遞的是一種價值觀,它不分男女老少,它只是把它的觀點、文化,通過宣傳呈現在大家面前,其實,這談不上因材施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個層面,我們的學校。學校通常是采用小班教學,一個班30人到50人左右,它傳授的是學科知識,這個時候它同樣不是一對一的。真正能夠做到一對一的,就一定是我們的家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正確的家庭教育:父母要成為“父母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追根溯源看“教育”這兩個字。第一個字是“教”,甲骨文的“教”,左下角展示的是一個學習的主體,我們的小朋友。在右上角展現的是學習材料,比較好玩的是右邊這半部分。它展現的是一豎一個叉,一豎代表的是一個教鞭,這個叉代表的是手。是手拿著教鞭去教育小孩你要去學習,手拿著教鞭的這一部分,最后演變成所謂父親的“父”字。所以說在教育中,教是父親的責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外一個字“育”,甲骨文里的育。同樣分成兩部分,右下角是小朋友,左上角是一個正在哺乳的母親,合起來就是育字,所以說母親的責任更多的是養育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教育”是兩個字,父親按照古人的說法是應該教,母親按照古人的說法是應該育,只有父親和母親合作起來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父親:孩子成長中的偶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孩子眼中的父親,他是一個保護者、教育者和成長的榜樣,對于男孩、女孩都是一個偶像的角色。男孩模仿父親的思維模式、行為標準、處世態度等,將父親當作男性的發展榜樣。女兒將父親作為尋找未來戀人、丈夫的一個標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于母親而言,親子關系是一種“依戀關系”,主要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關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于父親而言,親子關系是一種“賦能關系”,父親給他能量,讓他去探索未知的外部世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新時代的父母要“持證上崗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個問題是,很多父母“無證”上崗,即沒有學會如何教育孩子就成為了父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長為什么要持證上崗,原因非常簡單,有三點。第一點,你需要同時面對孩子表現出的外在問題,像成績差、害羞、孤僻、厭學等和內在的心理需求,比如期待、關注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點也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,時代的變遷導致過去育兒經驗的失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點,社會結構的變化,以前我們住在一個大家庭里面?,F在,我們看到的多是核心家庭,一對夫妻帶著一個小孩,我們住的樓都是單元間,連隔壁住著誰都不知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里面都提到了我們要有家庭、家教和家風。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家長,以及看直播的家長,如何來成為一個引路人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,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什么是天才?斯坦福大學的推孟,他認為你只要聰明就好了。而馬蘭教授提供了馬蘭報告,這影響了美國的教育體系,他認為聰明是不夠的,你還需要一些其他的非智力因素,例如創造性思維、領導力等。每個時代對于孩子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,在原始文明你只需要學習怎么使用工具,而在這個時代,你需要學習更多,因為現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更多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什么是創新的人才?從我個人的觀點,它至少包含三方面,數理能力、言語能力、計算能力,也需要考慮三種思維,設計思維、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思維。目前這些能力和思維已經開始和教育結合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,例如推行的創客教育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樣培養一個創新型的人才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,你必須量身定制,我們必須了解孩子本身的特點是什么樣子。目前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客觀化的測量,例如數理或者言語能力等來了解孩子的思維和認知能力發展的程度,然后我們進行因材施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次,我們應該怎么來做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關注孩子的不同發展,在0到6歲關注孩子天賦發展;在6到12歲,我們根據天賦來培養他的興趣;12到18歲我們做的是未來職業導向,去關心他的人生價值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長要成為家長專家,而不是成為學科專家。父母需要變成一個專業的家長,他不需要去了解太多的細節,但是他需要了解怎么與孩子進行溝通闡述。單單家庭教育同時也是不夠的,家庭和學校需要互動。20%的智力因素主要來自于學校的教育,80%非智力主要來自家庭。當兩者合起來之后,我們的小朋友才會變成一個完整的人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內容請關注>>>第十一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

                    (編輯:郝夢恬)

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頭條
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大學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留學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權及免責聲明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凡本網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(含本網和新東方網) 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、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網未注明"稿件來源:新東方"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稿件來源:新東方",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系,電話:010-60908555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熱搜關鍵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午夜成人性爽爽免费视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pre id="h5d1h"><ruby id="h5d1h"></ruby></pre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h5d1h"></address>